昨天14時32分,隨著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緩緩開啟閘門,清澈的漢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個省市沿線約6000萬人將直接喝上水質優良的漢江水,近一億人間接受益。
  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加強運行管理,深化水質保護,強抓節約用水,保障移民發展,做好後續工程籌劃,使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綜合京華時報記者文靜
  新華社央視《河南商報》
  一滴水的坎坷進京路
  我是一滴水,來自丹江口水庫,漢江及其支流丹江在此交匯。
  這裡曾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以其9萬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流域,滋養著湖北、河南的無數百姓。
  在中國28000多億方的地表水量中,在人與水追逐的漫長歲月中,我是如此微不足道。而今天,我和同伴們卻要肩負起這個國家半個世紀的夢想,踏上一條北上的新路,為中國乾渴的北方送去甘霖。北京是我的終點。
  “漢江大水浪滔天,十年倒有九年淹。”在這裡,我見證了上世紀50年代,來自鄂、豫、皖的十萬民工,以最簡陋的工具截流漢江,開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將多年來的洪澇之災變成灌溉和舟楫之利,也為江水北送創造條件。
  在這裡,我見證了鄂、豫兩地34萬庫區移民對祖國最質朴、厚重的情感。伴隨著江水上漲,他們扶老攜幼,遠離家鄉,為南水北調這一世紀工程付出了巨大犧牲。
  在這趟大約15天的旅程中,我經過無數的常規水庫、泵站和水閘,還見識了許多大流量泵站、超長超大的輸水隧洞,以及世界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
  讓我最為興奮的,還是與黃河的“擦身而過”。在河南省鄭州市以西約30公里的孤柏嘴,人們用了8年時間,攻剋了重重難關,在黃河河床下30多米深處,打通了兩條直徑7米、4000多米長的隧洞,最終將我從黃河南岸送到了北岸。
  沿京廣鐵路西側向北後,雄偉壯觀的紫禁城就在眼前了。經水廠凈化處理後,再通過自來水管網,進入北京千家萬戶。
  喝水的人們啊,我是丹江口的一滴水,卻不是普通的一滴。在你打開水龍頭,見到我的那一刻,請不要忘記我來自何處。因為這滴水珠里,凝聚了太多人的悲喜、艱辛、付出和期冀。
  □高層動態
  習近平要求先治污後通水
  昨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經過幾十萬建設大軍的艱苦奮鬥,南水北調工程實現了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標志著東、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目標全面實現。
  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件大事,成果來之不易。習近平對工程建設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向全體建設者和為工程建設作出貢獻的廣大幹部群眾表示慰問。
  習近平指出,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希望繼續堅持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加強運行管理,深化水質保護,強抓節約用水,保障移民發展,做好後續工程籌劃,使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南水北調是造福當代、澤被後人的民生民心工程。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是有關部門和沿線六省市全力推進、二十餘萬建設大軍艱苦奮戰、四十餘萬移民舍家為國的成果。
  李克強向廣大工程建設者、廣大移民和沿線幹部群眾表示感謝,希望繼續精心組織、科學管理,確保工程安全平穩運行,移民安穩致富。充分發揮工程綜合效益,惠及億萬群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張高麗就貫徹落實習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強批示作出部署,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按照中央部署,扎實做好工程建設、管理、環保、節水、移民等各項工作,確保工程運行安全高效、水質穩定達標。
  □直擊現場
  節儉務實無領導參加儀式
  昨天下午14點32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為貫徹節儉務實作風,通水慶祝活動儘量簡化,各級領導不參加儀式。
  現場除了攝像機、照相機的長槍短炮,記錄南水北上的還有一個“特殊嘉賓”——大黃鴨。
  這隻由中央電視臺“定製”的大黃鴨採用環保材料製成,內有攝像頭,將一路隨波逐流全程記錄南水北上過程。三個閘門全線大開,乾渠內早已蓄水已深,南水奔涌而出,沒出現“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闊場景。
  據南陽市南水北調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從上月起,南水北調中線乾渠就已經全線試通水,而之前只開啟了一個閘門,水流量控制較小。
  “正式通水過程中,陶岔渠首下泄流量為3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能達到420立方米/秒。”他說。
  據記者瞭解,14點32分的通水時間代表著南水北調乾渠總長1432公里。通水後,每年可向北方輸送95億立方米的水量,相當於1/6條黃河,基本緩解北方嚴重缺水局面。此外,通水後“雙封閉”渠道設計將發揮作用,確保沿途水質安全。
  □工程概述
  歷11載通水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工程從丹江口水庫調水,沿京廣鐵路線西側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壩加高、渠首、輸水幹線、漢江中下游補償等內容。幹線全長1432公里,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沿線20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市)受益。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從長江調水,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總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供水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億人。先期實施東、中線一期工程,東線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通水。
  □本市落點
  昨天,記者從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獲悉,預計15日左右,經過長途跋涉的長江水將正式進京。此外,記者從北京市水務部門瞭解到,為確保長江水安全進入每家每戶,本市特別採購了現場凈水設備,一旦發生水黃或者不適應等問題,現場為居民凈水過濾,此外應急送水車隨時待命,確保自來水的安全供應。
  北京遇“水黃”一周即可消失
  除延慶外15區縣喝“南水”
  北京是南水北調中線重要受水區之一,已經為迎接來水做好充分的準備。記者瞭解到,之前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特意製作宣傳冊分發給市民,宣傳節水惜水知識。
  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提供的資料顯示,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後,北京供水範圍約6000平方公里,基本覆蓋平原區,本市除延慶縣以外的15個區縣均能直接用上南水北調來水。
  市南水北調辦介紹,南水北調中線供水取自丹江口水庫,是優質的地表水,水質軟、偏弱鹼性,來水後可降低北京市的供水水質硬度,自來水水鹼較重的情況將有所改善。
  三道智能水閘保水質安全
  針對市民擔心的黃水現象,北京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因為南方來水水質與北京自有水質不同,當來水與北京地下管道“親密接觸”,就會出現“黃水現象”,經測試,這種黃水現象一星期就會消失。
  為了保證來水水質安全,北京採用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應急監測等方式,對幹線北京段及市內配套工程34個監測斷面進行監測,隨時掌握水質情況。北京對於南水北調來水實行嚴格監測,層層把關。
  在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的北拒馬河暗涵渠首、大寧調壓池和團城湖調節池設置三道智能化水閘,一旦水質有問題,水閘就會自動關閉,確保有問題的調水“不進城,不進京,不進廠”。
  地下漏斗區將獲回灌
  唯有用好來水,不負源頭深情。記者瞭解到,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不僅減少了密雲水庫出水量,還會將中線富餘來水調入密雲水庫存蓄,同時回補密懷順水源地,將大大加強本市水資源戰略儲備。
  此外,按照北京市的規劃,南水北調與北京現有五大水系連通後,可向乾枯的河湖補充清水,改善河湖水質,恢復和擴大河湖水面約10000公頃,調節局部小氣候;促進本市加快河湖水系水污染治理步伐,提前實現治污和生態建設目標。
  按照《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後續規劃》,到2030年的工程建設任務,北京將要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外部調水有通道、水源儲備有空間、供水安全有保障、水系河網有連通、決策調度有系統。
  配套工程後續規劃實現後,北京市將形成四大外部調水通道、兩條輸水環路,形成多水源聯合配置、互為補充、調度靈活、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統,支撐首都城鄉一體化和生態文明建設。
  □六問﹃南水﹄進京
  只為北京服務?
  4省市均有水喝
  “南水北調只是為北京服務嗎?”不少沿線民眾發出類似的疑問。
  對此,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4個省市“都有水喝”。
  “南水”自南向北分別流經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有關部門已經根據各省水資源現狀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分配了水量。
  管理如何協調?
  專家提議建管理局
  由於丹江口水庫控制流域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涉及3省43個縣,條塊分割、多頭管理可能將使水源區陷入搶水“亂戰”。
  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原局長、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院長許新宜認為,國家應對漢江上游加強監管,可專門成立漢江流域管理局,把漢江流域特別是水源區的水量和水質統一管理起來,以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輸水安全及漢江流域生態健康。
  水價是否瘋漲?
  成本價每噸或不超3元
  調水在即,“謎一樣”的水價成為民眾熱議焦點。
  據瞭解,受水區最終用戶水價,由南水北調水源工程、主體輸水工程、專用配套工程和城市制水配水4個環節發生的成本、稅金和利潤,再加上污水處理費用組成。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孫國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南水”進京後,水價不會“瘋漲”。“從中線來看,到北京的口門水價,也就是未進北京配套管網之前的成本價,每噸不會超過3元錢。”
  遇污染怎麼辦?
  可分段關閉閘門
  有人擔心,中線全線長達1000多公里,僅僅跨渠的橋梁就高達1258座,輸送過程中發生突發污染狀況怎麼辦?
  對這些疑問,南水北調辦副主任於幼軍表示,中線幹線共設置有64個節制閘、60個控制閘、95個分水閘、54個退水閘,一旦發生突發污染情況,可以分段關閉閘門,通過退水閘將渠道內的污水排出,避免“問題水”北上。
  目前,全線百餘座閘站經過應急演練,均可實現遠程操控。
  京城不再缺水?
  可緩解目前現狀
  不少專家表示,“水危機”現已成為制約京津冀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瓶頸。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焦渴多年的京津冀地區帶來了一絲希望。
  “中線通水後,京津冀地區將有望形成互通共濟的供水新格局,統籌區域水資源調配。這將有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狀況,返還長期被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認為。
  工程資金何來?
  四個渠道“買單”
  作為世界最大規模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的資金投入也十分可觀。這麼多的錢從哪裡來?
  來自主管部門的數據顯示,1943億元的中線主體工程資金來自四個渠道:中央投資、銀行貸款、南水北調工程基金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  (原標題:南水北調中線通水 預計15天后抵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q26gqnf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